联系我们
CONTACT US
电 话:0318-287 6778
400-869-6457
手 机:15203183888(唐先生)
手 机:15203208900(罗小姐)
手 机:15503206662(张小姐)
地 址:河北省衡水市永安路北斗星城六区1幢1层17号底商
品科教育中国千万留守儿童"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" |
||
作者:admin 发表时间:2015/6/24 9:41:04
|
||
品科教育中国千万留守儿童"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" 《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(2015)》18日在北京发布,《白皮书》指出,中国有近1000万留守儿童“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”,而父母通过电话等方式跟孩子保持联系、适量的阅读、玩耍等将有助改善留守儿童的“烦乱度”和“迷茫度”,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指标。 《白皮书》对云南、广西、贵州、山东、河北、甘肃六省农村地区的两千多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,分析乡村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后指出,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.1%、近1000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,即使在春节也无法团聚。有4.3%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电话也接不到一次,一年电话联系一到两次的有885万,3个月通话一次的有1519万。 《白皮书》指出,如果(父母)不能保证每3个月与孩子见面一次,孩子的“烦乱度”会陡然提升,对生存现状产生焦虑,而只要保证每周1到2次的联系,孩子的“烦乱度”就会明显下降。 《白皮书》的调查结果还显示,中国留守儿童心理危险系数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:从东到西明显上升,其中西北地区为严重,无论是“烦乱指数”(对于现状的焦虑)还是“迷茫指数”(对于未来的焦虑)都达到高,西南地区次之,中部再次,东部低。 同时,还存在“性别差异”:女孩无论是烦乱指数还是迷茫指数均普遍高于男孩。《白皮书》认为,女孩发育较早,心思更加细密、敏感,更多内向不轻易表露,因此留守带来的心灵创痛无论是深度还是持续程度都会更加明显。 “人的修炼和树的成长一样,必须具有三个条件,一要有知识的积累,二要有思想的照耀,三要有人格的支撑。”华中师范大学日前举行的2015届毕业典礼上,文学教授、国家一级作家晓苏以《桂子山上的树》为题演讲,引起广大学子共鸣,很快网上走红。晓苏分析校园桂子山上树多、树粗、树高的原因,一是山上土脚深厚,树根才扎得深,扎得广,扎得稳;二是阳光充足,树干才能长得快,长得开,长得好;三是空间开阔,树才能自由地生长,独立地生长,往高处长。 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晓苏由桂子山的大树联想到学校的学术大师。比如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、语言学家邢福义、文艺理论家王先霈先生等。“在我心目中,他们也是桂子山上的大树,他们的形象比那些桂花树、香樟树、梧桐树还要高大和迷人。”晓苏说。 晓苏从自然形态的树谈到精神形态的树,一棵大树是怎样长成的,他寄语同学们:“希望你们毕业离开桂子山后,不要忘记母校的这些树,包括自然的树和精神的树;还希望你们要向树学习,学习树的姿态,学习树的品格;我更希望你们将来有一天也能成为一棵大树。” 很快,晓苏的演讲在微博、微信、空间里疯传并被点赞好评,很多毕业生QQ签名改成“桂子山上的树”。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韩君华在微信圈里说:“现场听了,非常感动,桂子山上需要一种精神传承。” 根据《白皮书》的建议,通过阅读、玩耍、适当做作业、保证妈妈的陪伴等方式,可以帮助和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指标。调查显示,阅读不同于作业,是主动学习的过程,而学习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除地域之外的首要因素,因此阅读比游戏、看电视等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提升更加有效。另外,调查还发现,每 天1到2个小时的玩耍能够大限度的降低孩子的“烦乱度”,但整天玩耍的孩子“烦乱度”更高,与之相应,每天做1到2个小时作业的孩子心理状态佳,但随着作业增多而变差。调查还发现,无论是妈妈单独外出打工还是爸妈都外出打工,孩子的心理状况都明显差于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孩子,专家呼吁,如果实在要去打工,请把妈妈留给孩子。 《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(2015)》由“上学路上儿童心灵关爱中心”发起调查,北京师范大学[微博]心理学教授李亦菲主持完成调查报告。该报告与关注西部某山村的纪实文学作品《一片灰黄》、两部纪录短片、摄影展和《“留守儿童”新媒体观察》共同将留守儿童的真实状况展示给社会,呼吁留守儿童所在地学校、教师、公益机构和民政相关部门重点留意和重点帮扶“高危留守儿童”。
|
||
|
||